新加坡國立大學(NUS)今(6)日在《自然·電子學》期刊發表研究成果,其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基於聚酰亞胺基板的柔性半導體材料,並製作出全球首款可彎折的OLED驅動芯片。該芯片厚度僅0.1毫米,可承受180度反覆彎折1萬次以上,性能衰減小於5%,有望顛覆可穿戴設備與柔性顯示器市場。研究團隊帶頭人陳文強教授表示,已與輝達、聯發科達成技術轉讓意向。
據介紹,該柔性半導體材料採用新型有機-無機復合配方,通過原子層沉積技術製備,電子遷移率達100 cm²/V·s,較傳統柔性材料提升3倍,接近矽基材料的性能。基於該材料的OLED驅動芯片,驅動電流穩定性提升40%,功耗降低25%,可支持柔性OLED屏幕實現更高的刷新率與對比度。新加坡國立大學已成立初創公司FlexiSemi,負責技術的產業化轉化,計劃2027年推出商用化產品。
台灣科技企業積極參與合作,友達光電與FlexiSemi達成合作,計劃將該技術導入柔性OLED面板產線;联发科則投資2000萬新元參與FlexiSemi的A輪融資,獲得優先供貨權;長虹玻璃的柔性基板材料已送樣測試,有望進入供應鏈。業界分析指出,柔性半導體是可穿戴設備與柔性電子的核心技術瓶頸,2027年全球柔性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億美元,新加坡的技術突破將拉動產業鏈升級。台灣廠商可藉助面板、芯片設計等領域的優勢,與新加坡展開深度合作,搶占新興市場先機。
